坐落在成都青羊宫旁、浣花溪畔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始建于 1941 年,前身四川省公立医院,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2 年命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 1989 年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1991 年增挂四川省红十字医院牌。 2002 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合并,成为现在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 四川省人民医院,由院本部和四个下属单位即洪河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草堂病区、实验动物研究所组成。形成了以临床医疗、医学科研与医学教育三位一体的集团化发展格局。
历经近七十年的创业和发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 四川省人民医院现已成为四川省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技术的指导中心,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卫生部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国家和四川省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各项荣誉。三届院长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全院以 “ 为人民健康服务 ” 为宗旨,以建成国内一流的临床研究型医院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和科技创新,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快速协调发展。医院医疗业务用房总面积达到 35.1 万平方米,开放病床 2300 张,内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流程便捷。配置抢救设施一流的 ICU 病房、 CCU 病房、层流病房,国际标准的手术间、金卡病房。拥有国际一流的 PET-CT 、双源 CT 、核磁共振( MRI )、直线加速器、 DSA 、大型自动生化仪、电子纤维内窥镜、血液透析、各种数字化超声和病理检查等医疗设备,为患者医疗、康复、保健等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连续十年,全院医疗业务持续上升,每年来院就医的患者同比增长 15 %以上, 2009 年门急诊 302.9 万人次,出院 6.8 万人次,手术 5.4 万台次。开展了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搭桥、介入心脏手术、神经导航手术、神经介入手术、辅助生殖技术,以及胸腔镜、腹腔镜等多项微创手术。人类疾病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检测技术、脑神经电生理、超声心脏电生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人胰岛细胞分离和移植技术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医疗技术已经形成了医院医疗技术的龙头。
医院也是四川省急救中心所在地,承担着全省大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对下级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指导、培训任务,近年来出色完成大型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上百次。特别是在 “5.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医院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救助。全院共救治伤员 5700 人次,抢救危重伤员 1000 余人次,完成手术 2502 台,转运伤员 1500 余人,院内死亡率仅 0.56 %,为降低地震伤员死亡率、减少致残率作出了突出成绩。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 。 2009 年,医院成功处置内地首例甲型 H1N1 流感病例,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全院在科研和新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院有在职职工 3200 人,专业技术人员 2500 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 667 人。现有学科 72 个,其中眼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超声医学、检验科、性病科、皮肤外科、感染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外科等 11 个学科是省级医学重点学科;设有四川省急救中心、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四川省肾病治疗中心、四川省肾透析质控中心、四川省眼病防治中心、四川省 CBM 爱德基金会项目眼科培训中心、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省人民医院技术中心、四川省病案管理委员会、四川省血液病研究所 8 个省属医疗机构;设有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神经疾病研究所、超声医学研究所、临床检验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肾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器官移植研究所、正大药物研究所、辅助生殖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政策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共 16 个研究机构。
近年来,全院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 60 余项,承担国家 973 、 863 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及科技部支撑项目等共 20 余项,有 6 项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每年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 600 余篇,其中对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眼病及肾病致病基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美国《 Science 》(科学)杂志、《 The New Engl a nd Journal of Medicine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PNAS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全院在科技部国家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数量排名进入前百名。医院创办的医学期刊《实用医院临床杂志》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为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联合建立硕士学位研究生点达 28 个专业,是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接受医学院校实习生 1400 余人;设有中等专业护士学校,每年培养护士 600 余人。 2009 年,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了合作共建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框架协议,双方在不改变权属的前提下,共同组建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横向整合医、教、研资源,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水平,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此举措在全省首开大型医院与知名高校跨领域合作先例,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和省卫生厅的支持。
医院高度重视护理建设,通过开展整体护理,建立规范化护理病房,强化专科护理建设,显著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多次在卫生部、卫生厅护理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医院坚持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友好合作与交流,每年接待来访 200 余人次,出访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近 100 人次。近年来访的境内外重要友人及团体有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莫桑比克卫生部长、美国犹他州卫生厅长、各国驻蓉领事馆总领事、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专家团、世界华裔骨科学会、日本广岛县知事友好访问团等。
医院与世界上 28 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单位、医疗机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大量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人类医学难题,包括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异种移植实验室、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的人类疾病基因研究实验室、与美国杰弗逊大学超声研究所共同建立了超声医学合作实验室、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 Dean McGee 眼科研究所合作成立了眼科医师培训中心、与奥比斯国际组织合作成立了四川眼病防治网络、与心连心国际组织长期合作的流动眼科手术车复明项目、与英国马丁基金会进行四川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合作项目等。医院还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在学者及学生互访、学术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2008 年 11 月 7 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就香港特别行政区援建川港康复中心意向书》正式在蓉签署,确定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的川港康复中心与四川省人民医院科技大楼合建。川港康复科技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 80000 平方米,其中川港康复中心建筑面积 27000 平方米,含川港康复培训中心和肢具矫形中心。该大楼设置床位 700 张,其中康复病床 300 张,将于三年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作为大型公益医院,医院努力履行大型公立医院公益责任,积极实施 “ 松散型医院集团 ” 和 “ 全域医疗服务体系 ” 发展战略,有效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壮大。医院设立的社区服务门诊部第二门诊部(外双楠置信路 57 号附 54 号)、第三门诊部(领事馆路 9 号附 1 、 2 号)、第五门诊部(战旗小区双清中路 101 号)近年来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成绩显著,深受百姓依赖。医院每年派出医疗队为基层送医送药,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近 5 年,院流动眼科手术车医疗队,到达四川省 50 个边远地区,行程 5 万多公里,为 17300 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支持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 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一些部、委领导,以及四川省、成都市各级党政领导多次到医院视察,亲切看望、慰问医护人员,鼓励广大职工努力工作,创建一流医学科学院、一流医院。 展望未来,秉承 “ 厚德、至善、求精、图强 ” 精神的省医人,把目标锁定在引领国内国际医学领域的前沿,努力争创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 四川省人民医院依然奔走在追求和奋斗的路上!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与培训中心、四川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
杨正林
3000万
1970-01-01
正常
1251000045071756XY
四川
四川 成都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与培训中心、四川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
机构级别:三级甲等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